省政府信息
您所在的位置:
历史性的变革 历史性的成就----十八大以来标准化工作综述
时间:2018-01-16
浏览量:4783次
发布者:湖北省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党的十八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标准化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统筹推进,纳入国家基础性制度建设范畴,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健全发展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各地区、各部门紧密协作、开拓创新、主动作为,标准化的基础性、引领性、战略性作用愈发凸显。

  改革创新 重要突破

  以2015年3月国务院印发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为标志,标准化工作改革已深入到我国经济社会诸多领域。改革打破了政府单一供给标准的格局,推动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一个标准、一个市场、一条底线”初步实现。

  改革以来,共完成1.2万项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评估;开展10余万项推荐性标准集中复审,有序推动推荐性标准向公益类标准过度。《团体标准管理规定(试行)》印发实施,引导和规范团体标准有序发展。团体标准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注册制定标准的社会团体达1157家,已公布了2159项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公开数量保持高速增长,已有13万家企业,公开56万项标准,涉及90多万种产品。国家标准委探索建立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引导支持中介机构发布两批企业标准排行榜,在浙江、山东等地组织开展企业标准“领跑者”试点,成效初显。

  协同推进 重大进展

  2015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截至目前,已召开了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工作方案》《推进国家标准公开工作实施方案》等一批重要文件,部署推进改革第一阶段行动计划和第二阶段任务分工。相关成员单位联合发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发展规划》,建立信息化标准化工作统筹推进机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农业标准化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服务业标准化联席会议制度不断完善。京津冀建立标准化议事协调机制,长三角、泛珠三角、沿海十二省市标准化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建立新丝路标准化战略联盟和城市标准化创新联盟,31个省(区、市)建立了政府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

  标准化军民融合结出丰硕成果。国家标准委、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实施“军民标准通用化工程”,遴选出100余项军民通用国家标准制定项目和41个研究项目。国家标准信息向军队开放共享,吸收275名军方技术专家参加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达43项军民通用国家标准研制和政策机制研究项目。推进无人机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系列标准制定,推进中国航天标准体系建设,开展全色遥感卫星数据、陆地观测卫星数据等领域标准研制。

  新法施行 管理加强

  十八大以来,标准化法制建设明显提速,标准化科学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推荐性国家标准立项评估办法(试行)》《国家标准外文版管理办法》《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施行,使推荐性国家标准立项周期缩短50%,国家标准审批周期缩短40%,强化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考核评价和奖惩退出机制,技术委员会管理日益规范。标准制修订进一步公开透明。有关部门制定《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外资企业参与我国国家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了配套政策体系。

  2017年11月4日,习近平主席签署第78号主席令,正式公布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这是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对促进标准化改革创新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2017年,国家标准委全面推行技术委员会投票电子化,深化编审合一模式,并对国家标准项目全部开展评估,完成了对199个技术委员会考核评估。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已公开强制性国家标准2037项,公开现行有效非采标推荐性国家标准19726项,有关部门也分别公开环境保护、工程建设、食品安全等领域国家标准,科技研发、标准研制与产业发展进一步协同,智能电网、绿色生态等领域创新基地相继筹建,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试点启动。

  服务发展 成效显著

  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的意见》,有力促进了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有效支撑了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建设。十八大以来,实施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发布终端产品能效、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230项国家标准,节能国家标准总数达到350项。持续推进化解产能过剩标准支撑工程,批准发布了钢铁、建材等领域产品质量标准,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发布实施第五阶段、第六阶段车用汽柴油国家标准,商品煤质量相关标准,有效提升了能源产品供给质量。建立健全养老、社区、家政、旅游、社保、物流等领域标准体系。推动食品安全标准化工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了消费品安全“筑篱”行动,一大批重要的国家标准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

  到2017年,推动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开展的大飞机、海上钻井平台、特高压输变电、中国标准动车组等重大研究项目以及“华龙一号”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国家电网标准体系化实施示范,两化融合标准化组织和标准体系建设等重大项目或相继启动,或结出累累果实。

  社会治理 提升效能

  十八大以来,标准化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生活性服务业标准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推动生活性服务提质增效。中组部等部门推进干部网络教育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标准化工作,支撑干部管理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中央网信办等部门规划“十三五”信息化标准工作,推动核心信息技术、数据资源、电子政务等领域标准制定。中央综治办发布实施《公共安视频图像信息共享应用标准体系(2017版)》和《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服务“平安中国”建设。国务院审改办等部门发布《行政许可标准化指引》,开展行政许可标准化测评。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推进100个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支撑“放管服”改革。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推进光伏、茶叶等10类产业扶贫标准化工作,建设28个农业产业扶贫标准化示范项目,助力精准扶贫。养老、家政,公安执法、保险、医疗健康、基本公共文化、全民健身、全域旅游以及快递业绿色包装等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标准化工作有声有色。

  国家标准委党组制定实施《国家标准委机关全面从严治党标准体系》,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和质检总局党组充分肯定基层党建标准化工作,中央有关部门、地方企事业单位以及质检两局部分基层党组织72家单位积极开展党建标准化试点,初步形成一批支部党建标准品牌和基层党建标准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党建工作质量,有效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已纳入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国家机关工委2018年有关工作部署。

  国际影响 大幅提升

  十八大以来,服务外交外贸大局,标准化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圆满承办第39届ISO大会,大会发布了《北京宣言》,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已成共识。服务国家重大主场外交,“加强标准化合作”写入“G20贸易部长声明”。三大国际标准组织(ISO、IEC、ITU)首次同时由中国人担任主要领导职务。

  五年来,我国新承担25个ISO/IEC技术机构秘书处,32人担任ISO/IEC技术机构主席、副主席。主导制定ISO/IEC国际标准297项,我国的国际标准化贡献率跃居第五。其中,2017年,我国新承担ISO/IEC智慧城市、无线电干扰等9个技术机构主席、副主席职务,新承担儿童乘用车辆、分布式电力能源系统等5个ISO/IEC机构秘书处,承担ISO秘书处总数稳居第5位。

  截至2017年,我国与3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45份标准化合作协议,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电动汽车、石墨烯、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开展实质性合作。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继发布实施《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5-2017)》《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年)》,标准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互联互通。发布航空航天、钢铁、工程机械、家用电器等领域410项国家标准外文版,与英国、法国发布标准互认清单。近百项中国标准在相关国家得到推广应用或开展示范。

  党的十九大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目标,标准化必将为实现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