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领导设置
委员名单
规章制度
联系我们
新闻通知
省政府信息
标委会信息
标准化动态
制修订管理
文件通知
标准公告
征求意见
政策法规
标准查询
知识之窗
技术服务
下载专区
首页
关于我们
领导设置
委员名单
规章制度
联系我们
新闻通知
省政府信息
标委会信息
标准化动态
制修订管理
文件通知
标准公告
征求意见
政策法规
标准查询
知识之窗
技术服务
新闻通知
News
省政府信息
标委会信息
标准化动态
标准化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通知
>
标准化动态
21
2020-10
潜江虾稻产业推进全链标准化
阅读提要 虾稻产业如何提档升级?潜江市在种养标准化的基础上,决定用3年时间,完成生态养殖、产品加工、餐饮服务、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虾稻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促进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分拣、置冰、打包、发货——10月16日上午,在位于潜江的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唤龙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股东熊呈祥麻利地将20箱小龙虾发往成都,“一箱50斤,每箱卖1000元,明天凌晨抵达。” “箱子上四面打孔,箱中置冰块,表层放浮冰。小龙虾装箱后,至少72小时内可保鲜活。”熊呈祥介绍。 “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入驻商户近600户。来自全国各地的小龙虾抵达后,经标准化冷链物流服务,销往全国480多个城市。今年以来截至10月10日,这里已销售小龙虾17万吨,交易额67亿元。”潜网集团办公室副主任苏静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冷链物流标准化,是我市推进虾稻全产业链标准化的一个缩影。”在2020年世界标准日来临之际,潜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吴明星介绍,潜江虾稻产业综合产值去年达到420.4亿元。今年7月,潜江市政府出台意见,决定用3年时间,完成虾稻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包括生态养殖、产品加工、餐饮服务、冷链物流、电子商务、文化旅游六大标准)建设,助推该产业早日实现千亿元产值目标。 种养标准化 撬开农民致富门 走进华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山科技)潜江赵脑基地,眼前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树成行、排灌分开、出入畅通。 “约万亩虾稻田流转给我们公司后,被分成260块,每块均为40亩,中间是稻田,四周是虾渠。”华山科技董事长助理晏则芳介绍,虾稻田改造好后,公司再返租或倒包给农户,并通过成立农机(资)合作社,引导他们标准化种植、养殖。农户养的虾、种的稻可卖给公司,也可面向市场出售。 66岁的马玉林从华山公司返包了40亩虾稻田。他告诉记者,插秧、下肥、割谷,用的都是机械。“我只管水、管鸟,一年轻松赚个10多万元。” 潜江是虾稻连作模式的发源地。2000年10月,潜江市积玉口镇农民大胆尝试稻田养虾,成功探索出了虾稻连作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特点是种一季中稻养一季小龙虾。该模式后来发展为“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由过去种一季稻养一季虾变为种一季稻养两季虾。 为使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得到迅速推广,潜江以创建虾稻生态种养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平台,逐渐形成了由潜江主导的小龙虾养殖标准化体系。该市起草的《克氏原螯虾 虾稻轮作养殖技术规程》《虾稻共作 中稻绿色种植技术规程》《小龙虾冷链物流服务标准》等湖北省地方标准已发布实施,起草的《潜江龙虾 虾稻共作养殖技术规程》由中国渔业协会发布实施,成为行业标准。 如今,潜江共有标准化虾稻共作示范基地80万亩,建成了13个万亩高标准连片基地,亩产龙虾达200公斤,虾稻600公斤,每亩平均纯利润达到4000元左右,带动10万人致富、2万人脱贫。 加工标准化 撬动企业市场话语权 “今年以来,华山科技的虾仁出口锐减。而以前没有出口的调味虾,今年首次出口至日本、新西兰、荷兰、韩国等地,共出口600吨,创汇320万美元。”谈及今年销售,晏则芳介绍,今年截至10月初,公司销售收入达到4.5亿元,全年收入可望与去年持平。 “加工产品达不到国际标准,是不可能出口欧美市场的。”晏则芳表示,华山科技的调味虾等加工产品,均按国际标准生产,在出口前通过权威部门检测。 “在小龙虾精深加工方面,我们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其中生产过程的标准达到27项,产品质量标准达到37项。标准支撑了我们整个产业发展。”潜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任科员徐波说,潜江现有13家小龙虾龙头加工企业,加工生产了整肢虾、虾尾、虾仁、虾球等10多个系列,辣粉虾、茴香虾、麻辣虾、蒜蓉虾等60多个品种,年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以上,出口21个国家和地区。 据了解,华山科技等3家企业获得对美国、日本、韩国的水产食品自营出口权,产品通过了相关国际质量监控体系认证和美国、欧盟卫生注册,可直接进入欧美超市。湖北交投莱克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全国最大的淡水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潜江连续14年小龙虾出口领跑全国。 保护标准化 打造生态环保亮色 “现在稻谷正在收割。预计到10月底,我们将按生态标准,实施引水灌田。”在湖北虾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军介绍起他的“一石二鸟”之道。 稻子收割后,螟虫将在稻蔸上越冬。田里灌水后,一是可以淹死虫卵,二是可使秸秆加速腐烂,就地还田。次年春上,存活的少量虫卵又成了虾子的美餐。 虾子不仅灭虫,还可消灭田里的杂草。这样,虾稻田里基本可实现不打药或打一次药,且不打化学农药,产出的虾和稻品质同步提升。 该公司产出的稻米注册了商标“虾香稻”。虾香稻米因为品质好,平均每公斤售价12元左右,卖到广东、福建和上海等地,去年销售额逾亿元。 潜江市市场监管局信息与标准化所负责人杜强介绍,该市十分注重生态及产地环境标准体系建设,现已实施了包括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污染监测、安全性评价以及产地环境等9项标准。按照标准实施的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充分利用稻田秸秆资源,将水稻种植、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全程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减少肥料使用50%以上,减少农药用量70%。 养虾先养水,好水养好虾。近些年来,潜江市还通过实施江河连通工程,开展黑臭水体专项治理,推进一江清水灌虾田。综合施策,使虾稻田生态环境大幅改善,反过来也为虾稻产品打出了闪亮的生态牌。
25
2020-06
严控挥发性有机物污染 两项“湖北标准”护航蓝天保卫战
湖北省打赢蓝天保卫战再添利器。6月22日,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湖北省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和《表面涂装(汽车制造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 据悉,考虑疫情影响和服务企业复工复产的需求,原定今年7月实施的上述两项标准延期至2021年1月1日实施。 近年统计数据显示,我省大气污染呈现出细粒子浓度高、臭氧浓度高、灰霾污染严重的复合型特征,其中挥发性有机物是近地层臭氧生成的重要前体物,能够导致城市灰霾和光化学烟雾,加大对印刷生产和汽车涂装等高排放行业的管控力度势在必行。据介绍,国家1996年发布的相关污染物指标及限值,已无法适应汽车和印刷行业的管理需求。 据介绍,上述两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规定了苯、甲苯与二甲苯、苯系物和非甲烷总烃类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限值及控制要求、监测要求等内容,是在参考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方标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我省汽车制造表面涂装和印刷行业发展及污染控制水平制定的,其指标限值在全国处于偏严水平。其中我省关于汽车涂装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指标限值的设置总体上要略严于广东、天津、重庆、江苏、河北、浙江、福建等省(市)地方标准,在国内属于先进排放控制水平,我省对该项标准还设定了特别排放限值,其指标限值与北京地方标准一致,属全国最严限值。 上述两项强制性地方标准的发布,使得我省生态环境地方标准增至7项,其中强制性地方标准5项,推荐性地方标准2项。
22
2020-11
全省市场监管系统标准化工作推进会在潜江召开
11月10日,2020年全省市场监管系统标准化工作推进会在潜江召开,各市州局标准化工作分管领导、标准化科长,部分地区标准信息所所长,省标质院负责同志等50余人参加会议,省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少华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潜江市市委副书记、市长龚定荣致辞。 会议传达学习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田世宏在山西中西部地区标准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潜江、武汉、黄石、宜昌、咸宁等五市分别从标准化助推特色产业发展、标准化改革创新实践、标准化助力转型发展、标准化战略稳步实施、标准化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等方面作了经验交流。会议安排部署了地方标准化工作管理、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对标达标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基层市场监管所标准化建设等近期重点工作。 省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少华总结回顾了机构改革以来,全省标准化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当前标准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全省系统标准化工作者要提高政治站位、抢抓历史机遇,依法依规明确职责定位,根据中央大政方针政策找准努力方向,围绕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特色产业,积极主动作为。努力建设一支讲政治、有能力、作风硬、重配合的优秀标准化人才队伍,精心谋划“十四五”时期我省标准化各项工作。 会议还组织参观学习了潜网集团“中国虾谷”小龙虾交易中心,了解虾稻全产业链标准体系,观摩了潜江市潜半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标准化示范基地。
20
2016-09
开创标准化建设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ISO大会贺信精神
正在召开的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是全球标准领域的一件盛事。习近平总书记为大会发来贺信,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 习近平总书记为本次大会致贺信,充分体现了对标准化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标准化工作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的大力支持,也体现了对标准化工作者的关怀和勉励,意义重大,欢欣鼓舞。全国质检系统及标准化工作战线的同志们都要认真学习,坚决贯彻,以此为动力,加速推进质量强国战略、标准化战略的实施,加速提升我国标准化工作水平,提升质量总体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十分重视标准化工作。他曾经强调,“加强标准化工作,实施标准化战略,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他还指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谁制定标准,谁就拥有话语权;谁掌握标准,谁就占据制高点。”在给这次大会的贺信中,他提出“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国际标准是全球治理体系和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等理念,更系统地阐述了标准及实施标准化战略的重要性,内涵丰富,高屋建瓴。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更好推进标准化战略指明了方向,也成为我们做好新时期标准化工作的根本遵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标准化工作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快速发展。我国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10万多项,企业标准超过百万项,基本覆盖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各个领域。我国共设立了1284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专家5万余名。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标准化改革,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广泛开展“标准化+”行动,着力构建既具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新型标准体系和管理体系,不断释放标准化工作的蓬勃活力。 我国是国际标准化大家庭的一员,是ISO创始国,也是ISO常任理事国。我国积极采用推广国际标准,在部分重点领域,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水平达到了80%以上;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拥有ISO注册专家近3000人,承担ISO技术机构71个,提交并立项了国际标准提案474项;我国积极推进标准化国际合作,与34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60个双边合作协议。我国标准化的发展受益于国际标准化,也致力于为国际标准化多作贡献,奉献中国智慧,分享中国经验。 但我们也要看到,虽然我国国际标准化工作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标准国际化方面,我国标准的国际认可度不高,与我国贸易大国地位不相称。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数量不多,以企业为主体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在一些重点领域、重大战略中,标准化手段运用得还不够。国际标准化人才缺乏,尤其是能够熟练驾驭国际规则的技术型专家非常短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标准化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2015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对“十三五”时期标准化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根据规划要求,在未来5年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推动实施标准化战略,完善标准化体制机制,优化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夯实标准化技术基础,增强标准化服务能力,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加快标准化在经济建设、社会治理、生态文明、文化建设、政府管理等各领域的普及应用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为中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现在召开的ISO大会,对于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而言,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契机。我们将借此提升全社会标准化意识,让标准化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我们相信,习近平总书记给大会的贺信,必将鼓舞和唤起千千万万中国标准化工作者投身我国标准化建设事业及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激情,指引我国标准化水平全面提升。让我们谨记总书记的关怀和勉励,充分认识总书记为大会致信的重大意义,吃透精神,认真贯彻,尽职尽责完成好各项任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开创标准化建设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中国质检报刊社社论)
20
2016-12
以“湖北标准”推动质量新发展 湖北省质监局发布标准化白皮书
12月13日,湖北省质监局发布标准化白皮书——《湖北省标准化发展状况》(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显示,截至2015年底,该省主导或参与研制国家标准1246项,覆盖24大门类62个行业。 记者从《白皮书》了解到,截至2015年底,湖北省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研制国际标准27项、国家标准1246项、行业标准4804项、地方标准1021项、备案企业标准19044项。“湖北标准”已对该省24大门类、62个行业实现全覆盖。对比“十一五”末,农业标准数量增长近5倍,工业标准数量增长约4倍,服务业标准从1项增加至28项,培育和发展空间信息、汽车、新能源等高新产业和新兴产业标准联盟4个,发展会员单位122家,发布联盟标准11项,标准体系结构逐步完善,有力支撑了全省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并向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新兴领域延伸。 在国际标准的研制上,湖北省主导或参与研制27项国际标准,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通信和信息工程等高端制造领域,为湖北企业角逐全球产业竞争、科技竞争、规则竞争打下了基础。此外,湖北省正不断加快推进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工作。截至目前,通过平台自我声明企业标准共3569项。 从湖北各地标准研制情况上看,武汉市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研制方面占据首位,一批“武汉标准”迈向全球高端水平。2013年5月,国家标准委正式批复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建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试点,该区形成了标准化工作“光谷模式”。到2015年底,高新区内重点领域主要工业产品90%以上按照国际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5项、国家标准326项、行业标准340多项。 标准化推动一批湖北企业成为行业标杆。其中,烽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导研制了7项国际标准,《下一代网络深度包检测技术要求(ITU-T Y.2770)》等系列国际标准带动了国际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关联项目的开展,仅在集团内部应用此项标准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就达10亿元以上。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主导研制《船舶和海洋技术——船用起重机可拆卸零部件》4项国际标准,有效推动了我国船舶配套工业及企业的发展。 在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修订方面,《白皮书》指出,截至目前,湖北省已修订21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新制定方便型热干面、魔芋膳食纤维、葛粉、熟卤制品气调包装等8项标准。湖北省食药监部门依据标准严格监管,保障了食品安全。 《白皮书》同时指出,湖北省标准化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4方面不足:一是数量占比、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远低于沿海发达省份,与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目标不相适应;二是工作机制不活、社会化程度不高、标准供给不足,与国家深化标准化改革的形势不相适应;三是标准化意识不强、科教资源整合乏力、企业主动性不强、部门协作“化学反应”不够,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要求不相适应;四是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不足,缺少主动意识、人才队伍和常态化渠道,与湖北企业“走出去”的需求不相适应。 湖北省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质监系统将以“湖北标准”把握“湖北机遇”,有效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用先进标准注入发展新动力;以“湖北标准”放大“湖北优势”,把科教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标准优势,抢占竞争制高点;以“湖北标准”打造“湖北品质”,提高标准化工作整体效能,支撑湖北在质量发展水平上迈入全国第一梯队。(张雪燕 记者张 华)
16
2017-02
用高标准倒逼“湖北制造”转型升级 湖北开启标准化工作改革新征程
“从2017年起到2020年,湖北将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基本建成支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技术标准体系,通过打造‘湖北标准’新优势倒逼‘湖北制造’转型升级。”近日,记者就湖北省政府此前出台的《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创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相关内容,采访了湖北省质监局有关负责人。 标准是质量的基础和依据。在经济新常态下,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益型的集约增长转变,都离不开标准化的引领和支撑。 据统计,截至目前,湖北现行有效的地方标准共1021项,其中农业类标准587项、工业类标准337项、服务业和公共管理类标准97项。这些标准的贯彻实施,有效地支撑了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提升。湖北主导或提出研制国际标准24项,承担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250项、行业标准4804项,增强了市场竞争话语权。农业标准发挥技术载体作用,促进了绿色农业发展和增产增收,如《早熟马铃薯深沟高垄全覆膜栽培技术规程》等系列地方标准的实施,可让马铃薯亩产从2000余公斤增加到4400公斤。湖北在各行各业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全省建设各类标准化试点项目455个,确认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62家。 湖北省质监局副局长詹永杰表示,目前湖北标准化现状已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要表现为地方标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标准老化缺失、水平不高等,难以有效支撑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另外,标准化配套政策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支持、引导和激励制度。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不完善,标准创新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融合不够,制约了标准化效能发挥。标准化领军人才和专业队伍有待提高,标准化研究及实施监督工作基础相对薄弱。 为解决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意见》提出了改革的总体目标,即到2020年,标准化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基本建成适应湖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技术标准体系,让“湖北标准”成为质量强省的重要支撑。 “过去讲到标准,一般都会认为是国家下发的统一标准。但在市场经济中,还有很多标准是需要协作相关方来相互协调的。”湖北省质监局标准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标准的市场化改革,是把标准的作用从管理向协同方向转变,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因此,大力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成为了湖北此次改革最大的亮点。 记者梳理文件发现,2003年至2004年,国家标准委以中国标准化协会为试点,制定和发布了一些协会标准。2010年至2012年间,国家标准委又鼓励创建和发展联盟标准。这两次尝试,为《标准化法》探寻改革之路奠定了基础。业内人士认为,在这几年尝试中形成的一些协会标准和联盟标准,也为团体标准在中国的出现和合法化奠定了实践基础。 事实上,早在2010年,湖北就出台了《关于加强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此次《意见》的出台,是标准化工作改革的再次深化和加强。此次改革将从3个方面发力,即整合精简优化地方标准,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意见》提出,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逐步取消政府对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管理,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詹永杰解读《意见》时表示,将在企业标准上放权松绑,企业可根据需要自主制定、实施标准。以后,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标准只需在网上自我公开声明,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不必再报送标准化主管部门审查备案。 “目前,一旦出现质量、安全、环境等问题,公众首先会质问有没有达标,有时制定标准的相关政府部门会陷入舆论漩涡。这说明当下仅靠政府批准制定发布标准的管理方式已经过时。”武汉一家企业负责人直言,在多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标准应该是由相关专家、企业研发人员等共同协商制定的技术产品,今后将会形成由市场行为主导标准化的模式。( 张雪燕 吴 婷 中国质量报 记者 张 华)
29
2017-03
标准化助推旅游业提质增效 “宜昌三峡”位居全国区域品牌价值评价榜榜首
3月21日,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暨2016年区域品牌价值评价结果在京发布,湖北“宜昌三峡”以769的品牌强度和717.14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服务业区域品牌价值评价榜榜首。 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宜昌三峡旅游新区既拥有“长江三峡”等世界一流的自然风光、三峡大坝等世界知名的人文景观工程,又具有丰富的巴楚文化、三国文化、土家民俗文化等资源。2015年3月,宜昌三峡旅游新区获质检总局批准,筹建“全国三峡水电旅游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2016年,宜昌三峡旅游新区首次实现“双千万”目标,即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千万人次,其中三峡人家达到288万人次、三峡大坝达到202万人次;旅游业产值超千万元,有效投诉处理结案率达到100%。 据宜昌三峡旅游新区管委会主任刘晓华介绍,两年来,宜昌结合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工作,以区域内交通干线的旅游公路、宜昌三峡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旅游通道绿化美化项目建设为重点,高标准建设旅游服务设施,推进旅游企业提档升级,打造三峡旅游“升级版”。三峡人家、清江画廊、西陵峡、车溪、三峡大瀑布等一批精品景区大力实施旅游基础设施综合改造和服务品质提升工程。16家试点企业按照“整体规划,统一建设,完善功能,提升服务”的要求,建成旅游信息咨询中心2个、新增各类旅游标识牌100多块,新建改建A级旅游厕所30多座,一批重点旅游景区的智慧旅游系统建成投入运营,实现了电子门禁、多媒体展示、车辆调度、LED信息发布、电子门票、语音解说、智能全景导游、无线网络监控、应急智能电台、智能停车场管理等智慧服务功能。三峡大坝、三峡人家、清江画廊跻身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十一”假日旅游红榜。三峡大瀑布顺利通过国家5A级景区资源价值和景观质量评审。 据了解,宜昌市还立足优势,编制发布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地方标准,规范旅游企业从业行为。如结合漂流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向国家旅游局申报《漂流景区旅游服务规范》行业标准。2016年,该市制定的《湖北省漂流景区服务规范》和《长江三峡两坝一峡旅游客运港站服务规范》两项省级地方标准正式发布实施。同时,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发挥行业优势,指导企业结合实际制定独具特色的标准体系。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制定发布了3个水电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管理规范,在全国水电旅游企业起到领先示范作用。楚韵旅行社结合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特色,制定发布了《屈原家宴菜品制作规范(试行)》和《屈原家宴服务规范(试行)》。 刘晓华介绍,管委会通过采用项目化运作方式,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对每个企业委托专家指导组进行“一对一”技术指导,帮助试点企业建立体系完整的旅游企业标准体系,全面实施标准化管理,企业标准化意识和品牌意识明显增强,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一批旅游业标杆企业迅速涌现。(张雪燕 中国质量报 记者张 华)
17
2017-04
湖北省政府出台质量提升行动纲要 用先进标准推动九大领域消费品实现“三个转变”
日前,湖北省政府出台《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湖北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消费品支柱产业和涉及民生安全产品为重点,突出标准引领,创新质量供给,推动九大重点领域消费品实现“三个转变”,努力建设消费品产业强省。 据湖北省质监局副局长周德文介绍,此次质量提升明确了九大重点领域和五大总体目标。总体目标为到2020年,消费品标准体系基本完善,政府主导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调配套,标准供给基本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标准制定和实施的整体水平显著提升,重点领域的主要消费品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95%以上;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消费品重点行业、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制售假冒伪劣屡禁不止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消费品整体质量明显提升,重点领域消费品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出口产品质量溢价水平明显提升,消费品质量省级以上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顾客满意率达到90%以上;企业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企业质量主体意识显著提高,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质量检测工程技术人员占比上升到10%以上,消费品质量竞争力指数稳定在85以上;知名品牌培育成效明显,中国驰名商标达到300件以上,湖北名牌产品达到800个以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品品牌数量明显增多,拥有品牌企业达到60%以上,实现中国质量奖零的突破,争创长江质量奖5家以上,质量竞争型消费品出口占比居全国前列。 《纲要》将强化先进标准引领支撑放在5项措施的首位,并从5个方面进行全面部署。一是健全标准体系。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将政府主导的标准供给方式转变为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调推进的标准供给方式。加快制定一批急需的消费品安全地方标准,建立健全团体标准体系。组建15个至20个省级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每年制定100项左右具有湖北特色的地方标准。二是提高标准供给水平。整合清理强制性地方标准,优化推荐性地方标准,大力提高消费品企业采用先进标准的采标率,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围绕食品、汽车、电子信息等千亿元产业,大力推动团体标准和联盟标准,推进企业团体标准标识制度,激发社会团体组织和企业参与先进标准制定的积极性。三是推动湖北标准走出去。深入开展消费品国内外标准接轨工程,以标准为载体,促进汽车、光电子、北斗导航、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企业走出湖北,走向世界。支持和鼓励企业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力争到2020年,全省消费品企业和组织参与研制国际标准40项以上,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专业技术机构达到20个以上。四是推进标准化与科技协同。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标准立项绿色通道,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协同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五是促进标准宣传贯彻实施。 据悉,湖北省质监局目前已制定并启动实施了针对9个重点产业和中小企业的“9+1”质量提升行动方案,成立了由该局局长王兴於任组长的质量提升领导小组,并专门抽调骨干人员组建工作专班,强化组织领导,统一部署行动。在日前召开的湖北省质监系统质量提升动员大会上,王兴於强调:“质量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全省质监系统要牢固树立‘抓质量就是抓发展、谋质量就是谋未来’的工作理念,更好地运用战略思维和系统理念,真抓实干、砥砺前行,一个行业一个行业、一个产品一个产品地抓好质量提升。”(韩玉明 张雪燕 中国质量报 记者张 华)
1
2
3